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25日讯(全媒体记者 范宏欢 贾凯清)9月25日,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时空智能赋能发展论坛株洲举行。会上,6项创新成果重磅发布,全面展示了头部单位在技术研发、产业融合及生态构建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硬件系统负责人周松发布“青龙Pro机器人及时空智能算力背包系统”。这项专为人形机器人设计的定位导航背包,集成RTK高精度定位与多模态感知智控系统,可以确保物流配送不迷路、巡检巡查不遗漏,让机器人行动“如臂使指”。北斗应用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魏建华发布国家“双碳”战略+北斗助力中国交通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成果——“北斗碳标”系统。该成果结合车辆运行状态的多源监测数据,综合应用北斗+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学习技术,实现车辆碳减排数据的真实性、唯一性、精准性、额外性监测与核算,推动车辆碳减排数据的可市场化交易。国家管网研究总院副院长李亚平发布“油气管网北斗智能内外检测与监测产品线”。将北斗高精度定位、授时应用于油气管网,形成国内首款适配于管道检测场景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授时终端及软件产品体系,该产品线获得央企北斗科技奖项。树根科技高级副总裁黄胜发布基于北斗时空智能的3D智能挖掘机引导系统。该系统结合北斗卫星定位,获取动臂、斗杆、铲斗三维坐标,提升施工精准度。通过3D视觉引导技术,引导操作手精准施工,大大节省人力,提高施工效率。华镁钛(湖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牧发布“星基增强卫星物联终端U120”。这是一款专为解决在无地面网络覆盖或网络信号薄弱区域的数据传输难题而设计的星基增强厘米级高精度定位和通导一体的创新型通信设备,为用户在极端环境或无地面网络覆盖区域提供便捷的通信与定位服务。北京疆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长军发布“天地一体 精准搜救-北斗新一代融合搜救装备体系”。该系统基于100%国产自主天地一体TILINK技术体系,深度融合北斗时空服务、卫星通信、无人机低空感知及天基物联网感知技术,构建了全域覆盖、全时响应、多级联动的空天地一体化全域感知体系,极大加强了我国极端环境下的人员安全保障能力及自主搜救体系构建能力。活动现场,《时间频率学报》《国际太空》《遥感学报》《卫星应用》《数字通信世界》《北斗与空间信息应用技术》等7本科技期刊还发出了“时空智能期刊联合体倡议”,聚焦卫星导航、遥感、通信、时空数据、信息安全等领域,倡议联合有关资源,推进期刊专业化深耕、集群化发展、产业化服务、数字化赋能”的“四化”工作,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与产业服务能力,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学术交流网络,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举报/反馈
优先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