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中国歼-10战机进入巴基斯坦空军后,F-16在该空军的“江湖地位”开始明显下滑:从过去的空中主力,逐渐退居为承担对地打击等次要任务的角色。
近来巴基斯坦与阿富汗边境再次爆发冲突。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这次行动中巴方出动了F-16中型战斗机、JF-17(枭龙)轻型战斗机和翼龙型察打一体无人机,对阿富汗边境地区实施空中打击,并占领了约19处边境哨所。巴方称,塔利班曾多次利用这些哨所发动针对巴基斯坦的袭击。就这次行动来看,F-16与枭龙承担了主要打击任务,翼龙无人机负责现场侦察与精确打击支持,而曾在早年空战中立下战功的歼-10这次并未派出参战,处于“免战”状态。
从这次实战部署可以看出,巴基斯坦对歼-10的定位已经很明确:把它当作夺取制空权的中坚力量。最初歼-10交付给第15中队时,外界一度猜测巴方会把它当作多用途对地打击机来用——因为第15中队此前装备的是以对地攻击为主的幻影5战斗轰炸机;而长期负责制空的第5、第9、第11中队则一直以F-16为主力。
展开剩余67%回顾2019年印巴冲突时,枭龙和幻影5承担了对地打击任务,发射精确制导武器;第11中队的F-16则负责空中掩护,并在空中作战中被授予击落印军米格-21的战功。这也奠定了F-16在巴空军中长期的核心地位。即使后来枭龙发展到Block3、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凭借更先进的航电在多目标跟踪和抗干扰方面有所提升,但在载弹量、速度和发动机推重比等平台硬指标上,枭龙仍难与接近20吨、近2马赫的F-16抗衡,因此二者形成的是高低互补的关系。
巴方在是否引进歼-10的问题上曾犹豫多年。早在2008年就有兴趣测试歼-10A,但当时考虑到后勤、成本与与现有F-16编制的兼容性,最终没有立即采购。直到2018年歼-10C开始服役并在随后的中巴联演中与枭龙协同操作,巴方才逐渐放下顾虑并决定引进歼-10C。特别是2019年后,随着印度引进新式导弹和战机,F-16单靠现有力量已难长期保持优势,巴方才把歼-10C视为必要的升级选择。
歼-10C落户巴空军后,虽然在纸面性能上具备更先进的航电和火控能力,但要完全取代F-16也并非一朝一夕。F-16自上世纪80年代进入巴空军,相关人员和后勤体系都已非常成熟;此外,F-16在对地支援、挂载组合和弹荷灵活性方面仍有优势。举例来说,在同等携油与对地武器挂载下,F-16能够保留更多空空导弹用于自卫,从任务组合上更适合执行对地打击兼具自保的任务;而歼-10C则更适合担任制空、空战主力,发挥其航电与火控系统的优势。
2025年印巴新一轮冲突中,政治因素使得美国限制巴方在克什米尔动用F-16,巴方被迫以歼-10C承担主力空中作战,并在实战中取得显著表现,被形容为改变了空战规则。这一战绩直接促使巴方将装备重心更多地转向中国制造的新型战机,F-16由此在短时间内失去“首席空优机”的地位,但并未完全被淘汰——它依然在对付印度的老旧机型或执行对地任务时保持实用价值。
此外,巴方对歼-10C在使用上的顾虑也与外交考量有关。歼-10C为纯中国产品,巴方在部署时需要顾及与中国的关系;相对而言,枭龙虽也是中方研发,但巴方拥有较多生产与产权参与,使用时话语权更大。因此在面对阿富汗这样没有空优能力的对手时,巴方更倾向于以F-16和枭龙承担轰炸与近地支援任务,而把歼-10C留作制空尖兵与关键战斗使用。
总体来看,歼-10进入巴基斯坦空军后,改变了该国空军的力量结构与任务分工:歼-10C被定位为争夺制空权的“利器”,而F-16则更多承担对地支援和与枭龙的协同作战,形成了一个以高端制空机为核心、轻型多用途机与中型对地机互补的混合编组。
发布于:天津市优先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